- 基本解释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数量众多。
- 详细解释
- 指文章数量多达三百篇,形容一个人的文章非常丰富。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非常强,文章数量多,内容丰富。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在刘邦起义之前就已经有很高的声望。有一次,刘邦听说张良写了三百篇文章,于是想要见见他。刘邦请张良来到自己的营帐,看了一下他的文章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决定任命他为自己的谋士。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量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是一位文学家,已经写了三百篇文章。2. 这个作家的作品数量多达三百篇,非常值得一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百篇”拆解成“三百”和“篇”,并联想到大量的文章数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更多关于文学创作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了三百篇日记。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三百篇字的作文。3. 高中生:我已经写了三百篇小说了,希望有一天能出版。4. 大学生:这位作家已经出版了三百篇文章,非常厉害。5. 成年人:他的博客上已经发表了三百篇文章,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