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陟厘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走路缓慢,步履蹒跚的情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非常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马虎的态度。这个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
- 例句
- 1. 他受了伤,走路陟厘地往前挪。2. 在面对重要决策时,我们必须陟厘行事,不能草率行事。
- 基本含义
- 形容走得很慢,小心翼翼。
- 基本解释
(1).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刘侯 有餘冷,宜饵陟釐方。” 唐 陆龟蒙 《苔赋》:“散巖竇者石髮,补空田者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釐》﹝集解﹞引《别录》:“陟釐生 江 南池泽。”
(2).指陟釐纸。 宋 陆游 《杂题》诗之六:“安得陟釐三万箇,为君尽写暮年诗。”参见“ 陟釐纸 ”。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成语词典。还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来写文章或演讲,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走路陟厘地走过河边的石头。2. 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陟厘行事,不随意乱扔垃圾。3. 高中生:在备考期间,我会陟厘行事,每天按时复习,不敢有丝毫懈怠。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陟厘行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同学们服务。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陟厘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五年》这本古代文献中。故事中,当时有人问孔子关于秦国的事情,孔子回答说:“我不敢陟厘以听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敢妄听闻秦国的事情,因为秦国的强大让我感到忧虑。从此以后,陟厘这个成语就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小心翼翼地行走或处理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陟厘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攀登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峰,他的脚步非常缓慢,小心翼翼地向上爬。这个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记住陟厘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陟厘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 陟厘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陟”意为上升、攀登,而“厘”意为小分、微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行走缓慢,小心翼翼。它也常用来形容思考问题或做事情时小心谨慎,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