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即事常用于劝勉他人不要拖延、迅速行动,或用于自我激励,提醒自己要及时处理事务。可以在工作场合、学习环境、家庭生活中使用。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注重效率的人,做事总是即事即办。2. 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即事处理这个问题。3. 不要拖延,即事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 基本含义
- 指立即处理当前的事情,不拖延。
- 基本解释
(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行动相关的成语,如“迅速如风”、“立竿见影”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看到地上有一块石头,立即拿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他知道即事即办。2. 小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我决定先完成数学作业,即事即办,然后再做其他科目的作业。3. 初中生:明天就要考试了,我得抓紧时间复习,即事才能考好成绩。4. 高中生:老师提醒我们要尽早报名参加活动,我打算立即去报名,即事即办。5. 大学生:面试的机会难得,我立即准备好简历和面试材料,即事即办,争取给招聘官留下好印象。
- 故事起源
- 即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孟子的思想家,他曾在齐国担任官职。有一天,孟子听说国内有人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事件,但国王却没有立即处理,而是拖延了很长时间。孟子非常气愤,他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国王的拖延态度,并在文章结尾写下了“即事”这个成语。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即事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即事”与“立即行动”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自己在面对一个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即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详细解释
- 即事是由“即”和“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即,表示立刻、马上;事,表示事情、事件。即事的意思是立即处理当前的事情,不拖延。这个成语强调及时行动,不拖泥带水,迅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