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傲慢自大,不愿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他人的意见置之不理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个角巾私第的人,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2. 这位领导是个角巾私第,不听取下属的意见。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自命不凡,自命清高,独断专行,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傲慢自大相关的成语,如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非常角巾私第,从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他总是角巾私第地回答问题,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3. 高中生:这位学生是个角巾私第,从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4. 大学生:他的角巾私第的态度让他失去了很多朋友和机会。
- 故事起源
- 角巾私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叫做子贡的大臣,他非常聪明而且有才华。有一次,子贡穿着角巾去拜访孔子,但是孔子并没有起身迎接他,因为孔子认为子贡的才华还不足以与自己相提并论。子贡因此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回到家中,建造了一个私宅,自称为“私第”,意思是私人的宅第。从此以后,子贡变得越来越傲慢自大,不再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角巾私第这个成语与一个自命清高、独断专行的人进行联想,将其形象化,以便记忆。
- 词语结构
- 名词+形容词+名词
- 词语解释
- jiǎo jīn sī dì ㄐㄧㄠˇ ㄐㄧㄣ ㄙㄧ ㄉㄧˋ
角巾私第
穿常服而居私宅。谓功成隐退。《晋书·王濬传》:“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 吴 之事。” 宋 汪元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 江 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