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芦苇。《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 杨倞 注:“苕,苇之秀也。”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於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忠诚不二的品质。
- 详细解释
- 苇苕是指苇子和苕的茎。苇子和苕的茎都是直立的,不会弯曲。因此,苇苕成语比喻人的品质坚定不移,忠诚不二。
- 使用场景
- 苇苕常用于形容人的忠诚、坚定不移的品质。可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忠诚,也可以用来形容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和奉献。
- 故事起源
- 苇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一次宴会上说:“人苟无忠信之心,虽有才望,终不免于败坏。”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用,并演变成了成语“苇苕”。
- 词语结构
- 苇苕由两个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苇苕之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苇苕之人,大家互相信任,共同努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苇苕”这个成语。想象一下苇子和苕的茎都是直立的,不会弯曲,就好像忠诚不二的人一样坚定不移。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忠诚和信任相关的成语,比如“忠诚耿直”、“忠心耿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是苇苕之人,我们互相帮助,从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做一个苇苕之人,对同学们负责,不偏袒任何人。3. 高中生:我父亲是一位苇苕之人,他为家庭付出很多,从不离开我们。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做一个苇苕之人,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