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蚕与麦的收成。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 京兆府 ,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 宋 范成大 《田家留客行》:“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
- 基本含义
- 指虚假的东西,形容虚伪、做作。
- 详细解释
- 蚕麦是一种颜色鲜艳但没有食用价值的植物,它的外表看起来很美丽,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成语“蚕麦”用来形容人的言行虚伪、做作,不真实。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表面美丽却缺乏真实内涵的情况,例如形容虚伪的人、做作的行为等。
- 故事起源
- 蚕麦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它的花朵绚丽多彩,但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诗:“蚕麦秋于菊,芙蓉夏与兰。”这句诗形容了蚕麦和芙蓉都是夏季开花的美丽植物,但蚕麦却没有芙蓉那样的香气和兰花那样的高雅。后来,人们就用“蚕麦”来比喻虚伪、做作的事物。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她的笑容虽然美丽,却总让人感觉像是蚕麦一样的做作。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却是个蚕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蚕麦”想象成一个华丽但没有实用价值的花朵,用来形容虚伪、做作的人或行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成语的用法和故事,可以丰富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虽然很漂亮,但总给人一种蚕麦一样的感觉。2. 初中生:这个明星的演技很蚕麦,完全没有真实感。3. 高中生:他的言辞虽然华丽,但却充满了蚕麦的痕迹。4. 大学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充满了蚕麦,让人难以相信他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