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南冠 nánguān
(1) [captive] 俘虏的代称
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 杜预注:“南冠,楚冠也。”
(2) 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 详细解释
(1). 春秋 时 楚 人之冠。后泛指南方人之冠。《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 观於军府,见 钟仪 ,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 人所献 楚 囚也。’”《国语·周语中》:“ 陈灵公 与 孔寧 、 仪行父 南冠以如 夏 氏。” 韦昭 注:“南冠, 楚 冠也。” 柳亚子 《题曼殊·<说部>》诗:“乌騅不逝山难拔,却戴南冠作 楚 囚。”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人事》:“ 陈石泉 自北归,有北人 陈参政 者饯之《木兰花慢》云:‘归人犹未老,喜依旧著南冠。’”
(2).借指囚犯。用 钟仪 事。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宋 文天祥 《真州杂赋》诗:“十二男儿夜出关,晓来到处捉南冠。”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三:“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縶。” 田汉 《南京狱中·赠陈同生》诗:“夜半呻吟杂啸歌,南冠何幸近名河。”
(3).借指南方人。化用 钟仪 典。 北周 庾信 《率尔成咏》:“南冠今别 楚 , 荆 玉遂游 秦 。” 南朝 陈 江总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 基本含义
- 指南方的帽子,比喻地位高、权力大的人。
- 使用场景
- 南冠一词常用于形容权力高位的人,可用于政治、商业或其他领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领导人、高级官员、企业家等地位崇高的人。
- 故事起源
- 南冠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代帝王、官员等高级人物佩戴的南冠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词语结构
- 南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南”是指南方,而“冠”是指帽子。
- 例句
- 1. 他是这个国家的南冠,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力和地位。2. 这位企业家是商界的南冠,他的决策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南方和帽子相关的图像进行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戴着南方特色帽子的人坐在权力的顶峰上,象征着他的地位高,权力大。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帽子种类及其象征意义。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北斗”、“龙袍”等,以丰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的南冠,每次都是他带头组织活动。2. 初中生: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南冠,他在校园里权威很高。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该领域的南冠,他的研究成果备受赞赏。4. 大学生:这位企业家是商业界的南冠,他的公司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5. 成年人:这位政治家是国家的南冠,他的决策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