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或形容某人行动迟缓、拖沓,缺乏决断力和行动力。可以用于形容工作中的拖延、学习中的懒散、生活中的迟疑等方面。
- 例句
- 1. 他的工作总是娑拖不前,很难完成任务。2. 这个学生做事总是娑拖拖拉,没有效率。3. 她一直娑拖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显得很不自信。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动作或行为迟缓、拖沓,形容做事不积极、不果断。
- 基本解释
体态轻盈、舒缓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八》:“娑拖何处归,道逢播掿郎,口朱脱去尽,花釵復低昂。” 清 陈维崧 《沁园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词:“休凭弔,喜湔裙挑菜,士女娑拖。”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娑拖相关的成语,如“娑婆”、“娑罗双树”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扩展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娑拖拖拉的,老师都等不及了。2. 初中生:这个同学在班级活动中总是娑拖不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3. 高中生:他的学习态度一直很娑拖,考试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 故事起源
- 娑拖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来形容僧人在行走时脚步迟缓、行动缓慢。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迟缓、拖沓。故事中没有明确的起源,只是在经典中被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娑拖”中的“娑”字与“慢”字相似,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行走时脚步缓慢、行动迟缓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娑拖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其中形容词“娑”表示缓慢的意思,动词“拖”表示拖延、拖拉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娑拖一词源于佛教词汇,原指僧人在行走时脚步迟缓、行动缓慢。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动作或行为迟缓、拖沓,表示做事不积极、不果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