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 金一 《文学观》:“一曰典志,掌故是也。”
- 基本含义
- 指典籍和志书,也指博学多才的人。
- 详细解释
- 典志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典指典籍,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志指志书,指记载历史、地理、人物等内容的书。典志的基本含义是指典籍和志书,也可以引申为指博学多才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丰富的形象。
- 使用场景
- 典志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知识广博,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才华。可以用于赞美某个人在特定领域中的学术成就或者全面的知识储备。
- 故事起源
- 典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卜世家》中。故事中,卜世家的卜式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的学识渊博,被赞誉为“典志”。从此,典志成为了形容博学多才的人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典志是一个形容词的结构,由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在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真是一位典志之士。2. 这位教授是学界的典志,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影响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典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本厚重的书,上面写着“典志”,代表他博学多才的形象。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典籍和志书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典籍,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要像典志一样,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2. 初中生:他在各个学科都很优秀,真是一位典志之才。3. 高中生:他读过很多典籍,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被认为是学校的典志之士。4. 大学生:成为一名典志之士是我的目标,我希望在自己的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