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冬至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冬季的来临,也可以用于表示某个事物或现象的开始。此外,冬至也可以用于比喻人生的寒冷和困难时期。
- 例句
- 1. 冬至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2. 这个电影的上映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冬至。
- 基本含义
- 冬至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季的开始和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刻。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构成]
主谓式:冬|至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至到了,我要吃汤圆庆祝节日。2. 初中生:冬至是冬季的开始,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冷。3. 高中生:冬至这一天,夜晚最长,白天最短。4. 大学生:冬至标志着一年的转折点,人们开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 故事起源
- 冬至作为节气的名称源自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农民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一系列仪式,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和家庭的幸福。因此,冬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和象征。
- 英文翻译
1.The Winter Solstice (22nd solar term)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冬季的寒冷和冬至这一节气的特点联系起来记忆这个词语。可以想象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照射时间最短,天气最冷,这是冬季开始的标志。
- 词语结构
- 冬至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冬至 Dōngzhì
[the Winter Solstice]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逸周书·时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