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攻错常用于形容战争、竞争、辩论等领域中,指攻击或进攻的方法或策略出现错误,导致失败或不如预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动或决策不准确、错误。
- 例句
- 1. 他们攻错了敌人的阵地,最终导致失败。2. 这个计划攻错了方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基本含义
- 指错误的攻击或进攻。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竞争、辩论等相关的成语,如攻其不备、攻城略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在足球比赛中攻错了方向,没有进入对方球门。初中生:他们在辩论比赛中攻错了对方的观点,导致辩论失败。高中生:他们在考试中攻错了题目的重点,答错了很多题目。大学生:他们在创业中攻错了市场定位,导致公司失败。
- 故事起源
- 攻错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冯亭率领军队攻打敌国魏国。冯亭采取了一种错误的进攻策略,导致战斗失败。后来,这个错误的进攻策略被形容为攻错。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攻错与错误的攻击相联想,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用“攻”字的左边一部分像是一支箭,而“错”字的上面像是一个错误的标志,联想到错误的攻击策略。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动词“攻”和形容词“错”组成。
- 详细解释
语出《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治;错,粗磨石。本指琢磨玉石,后喻借他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清 钱谦益 《直隶罗延光授文林郎制》:“ 句容 故留京左辅,民旅杂居,冠盖相逮,吏斯土者,有墨易以彰,有德亦易以望。剧衝之地,盖亦吾长吏之攻错也。”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党员之间,互相亲爱以互相扶助,互相攻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