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pǔ dù zhòng shēng ㄆㄨˇ ㄉㄨˋ ㄓㄨㄙˋ ㄕㄥ
普度众生(普度衆生)
佛教语。谓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西方 释迦牟尼 佛祖……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这又是一教。”《人民日报》1983.7.28:“但是也不要以为 朱伯儒 的仁慈是不分对象的,他可不是一个普度众生的佛爷。”亦作“ 普度羣生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讲经説法,广开方便之门;普度羣生,接引菩提之路。”
- 基本含义
- 普度众生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意为救度众生,使众生都能得到解脱和幸福。
- 使用场景
- 普度众生这个成语常用于佛教讲解、哲学讨论以及人际交往中,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以及对世界和平与幸福的追求。
- 故事起源
- 普度众生的概念源自佛教经典,特别是《法华经》和《大乘起信论》等经典。佛教教义中强调普遍的慈悲心和利益众生的行动,普度众生成为佛教修行者的重要目标。
- 词语结构
- 普度众生由四个字组成,其中“普度”表示普遍救度,广泛救度,“众生”表示众多的生命。
- 例句
- 1.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时刻怀着普度众生的心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行普度众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普度众生”与佛教的慈悲救度理念联系起来,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同时,可以将其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佛教教义和普度众生概念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经典和哲学著作,深入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普度众生的好孩子。2. 初中生: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能够普度众生。3. 高中生:普度众生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它。4. 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普度众生,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