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陶缶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不可靠、不可信任。例如,当有人经常说话不算数或常常变卦时,可以用“他的话就像陶缶一样,不可靠”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说的话就像陶缶一样,不可靠。2. 这个人的承诺就像陶缶一样,经不起考验。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言论或行为像陶缶一样,不可靠、不可信。
- 基本解释
指 战国 赵 蔺相如 逼 秦王 击缶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 马总 《意林·胡非子》:“登高陟危,鵠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缶之勇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古代陶瓷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陶瓷艺术,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和风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就像陶缶一样,经不起考验。2. 初中生:这个人说的话就像陶缶一样,不可靠。3. 高中生:他的言行就像陶缶一样脆弱,无法信任。4. 大学生:有些政客的言行就像陶缶一样,无法靠谱。
- 故事起源
- 陶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有一位陶匠制作陶缶时,他的师傅告诉他,只要将陶缶烧得足够坚固,就能够避免破裂。然而,这位陶匠为了省事,没有按照师傅的教导去做,结果制作出的陶缶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言行不可靠的人就像脆弱的陶缶一样,不能够信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拿着一个陶缶,突然陶缶发出“咔嚓”的声音,表示它脆弱易碎。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陶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陶”表示陶瓷,指陶瓷制品;“缶”表示陶缶,指古代的容器。整个成语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的言行与陶缶的脆弱性进行了类比。
- 详细解释
- 陶缶是一种古代的容器,由于陶缶的质地较为脆弱,容易破裂,因此比喻人的言行不可靠,不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