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旧时指送给丧家用于祭奠的财物。
[构成]
偏正式:奠(仪
- 英文翻译
1.(送给丧事人家的礼品) a gift of money made on the occasion of a funeral
- 详细解释
◎ 奠仪 diànyí
[a gift of money made on the occasion of a funeral] 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
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 宝玉去吊祭。——《红楼梦》
用于祭奠的礼品。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 讽 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母 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 寳玉 去吊祭。”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 基本含义
- 指在祭祀、葬礼等场合中进行的仪式。
- 使用场景
- 奠仪常见于祭祀、葬礼等场合。在这些场合中,人们会根据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仪式,以表达对逝去者的敬意和哀思。
- 故事起源
- 奠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在古代,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需要得到安抚和供养,因此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了奠仪的模式和规范。
- 词语结构
- 奠仪是一个名词,由“奠”和“仪”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在爷爷的葬礼上,我们进行了庄重而隆重的奠仪仪式。2. 他们按照传统的奠仪仪式,为先人祭拜并献上香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奠仪”这个词语。可以想象自己参与了一场庄重而隆重的祭祀仪式,为逝去的亲人举行奠仪,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奠仪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仪式和习俗,如婚礼仪式、庙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奠仪的知识,了解了祭祀和葬礼的仪式。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代的奠仪仪式,了解了祭祀活动的文化意义。3.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描写了奠仪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对逝去者的敬意和哀思。4. 大学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奠仪的起源和发展,并且参与了一场真实的奠仪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