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怂兢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紧张的考试前、面试前、演讲前或者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心态。
- 例句
- 1. 考试前,他总是怂兢不已,担心自己会考不好。2. 面对挑战,她虽然怂兢不安,但还是勇敢地迎接了。3. 小明第一次演讲时非常怂兢,但是经过多次练习后,他变得更加自信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害怕、胆小、心慌意乱的样子。
- 基本解释
惊慌。《文选·张衡<西京赋>》:“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怂兢。” 李善 注引《方言》:“怂,慄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怂兢”相关的成语,如“胆战心惊”、“惴惴不安”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考试前,他怂兢地看着试卷,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题。初中生:他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怂兢地站起来,紧张得手都颤抖。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感到怂兢,但还是坚持努力备考。大学生:即将参加面试的他心里怂兢,但仍然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怂兢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乐广传》:“广怂兢恐。”乐广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他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但在面对皇帝时却感到胆怯紧张。后来,人们就用“怂兢”来形容这种胆怯紧张的心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怂兢”与胆怯紧张的心态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的紧张表情,这样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怂兢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怂”表示胆怯、害怕,而“兢”表示紧张、警惕。
- 详细解释
- 怂兢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困难或压力时,表现出胆小、害怕、心慌意乱的样子。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胆怯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