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任责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勇于承担责任,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场合中,可以用来夸奖那些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的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着负责任的角色。
- 例句
- 1. 作为一名领导,他总是能够任责、勇于担当。2.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任责,不推卸责任。
- 基本含义
- 承担责任,履行职责。
- 基本解释
(1).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又有号令之不一,任责之不明,当亦速变者也。”《元典章·台纲·稽迟罚俸不须问审》:“诸衙门正官、首领官吏,各有任责。”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古人一饭之德尚且不忘,况我和你腰金衣紫,駟马高车,而受任责如此。”
(2).负责。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自有各路监司任责指挥,人情少安,方敢向前措置。”《宋史·理宗纪四》:“﹝ 开庆 元年十月﹞丙戍,以 赵葵 为沿 江 江 东宣抚使置司 建康 ,任责捍御。癸巳, 向士璧 权兵部侍郎、 湖南 安抚使兼知 潭州 ,任责 广西 边防。”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尽责”、“勇往直前”等。这些成语都与个人责任和勇气有关,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作为一名班长,我会任责地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作为家庭的一员,我要任责地完成家务。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任责地对待学业,努力学习。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任责地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贡献。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斯的勇敢和承担责任的精神。季孙斯被任命为鲁国的负责人,他非常重视自己的职责,对待公务认真细致。在一次战争中,他率领鲁军与敌军激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成语“任责”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任责”拆分成两个部分,“任”和“责”。可以将“任”理解为接受,将“责”理解为责任。这样记忆起来更加简单明了。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任责是由动词“任”和名词“责”组成的成语。其中,“任”表示承担、担任,指接受某种职务或任务;“责”表示责任、义务,指应尽的责任或义务。任责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承担责任,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