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白莲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装出一副善良、纯洁的样子,但实际上却心怀恶意、阴险狡诈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虚伪人的批评和警示。
- 例句
-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善良,但实际上是个白莲。2. 不要被她的表面行为所迷惑,她是个白莲。
- 基本含义
- 指伪善、虚伪的人。
- 基本解释
(1).白色的莲花。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白鹿》:“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则 万历 甲戌,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 江陵 张居正 大喜,进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
(2).指白色的莲花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韦承貽 咸光 中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隅曰:‘……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颂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佛教中莲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他与虚伪相近的成语,如伪善、伪君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是个白莲。2. 初中生:她平时总是装出一副温柔善良的样子,但我们都知道她是个白莲。3. 高中生:这个政客表面上宣扬公平正义,但实际上是个白莲。4. 大学生:不要被社交媒体上那些看似完美的人所迷惑,他们可能都是白莲。
- 故事起源
- 白莲的故事起源于佛教典故《法华经》。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讲经,而这朵莲花不沾水而洁白无瑕,象征着佛法的纯洁和无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白莲这个成语。想象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但当你靠近时,却发现花瓣下隐藏着一颗黑暗的心。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忆白莲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白莲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白”和名词“莲”组成。
- 详细解释
- 白莲成语源于佛教典故,原指莲花凌波而出,不沾水而洁白无瑕。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指伪善、虚伪的人。白莲的人常常伪装成善良、纯洁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却阴险狡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