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恂慄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等艺术形式中,用以形容人物在面对恐怖、可怕的情景或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大挑战或困难时感到的恐惧。
- 例句
- 1. 当她看到那只巨大的蜘蛛时,她不禁恂慄起来。2. 面对未知的挑战,他感到恂慄,但还是勇敢地迎接了挑战。
- 基本含义
- 恐惧、害怕
- 基本解释
恐惧战慄。《礼记·大学》:“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郑玄 注:“恂字或作峻……言其容貌严栗也。” 朱熹 集注:“恂慄,战惧也。” 宋 沉括 《泗州龟山水陆禅院佛顶舍利塔记》:“近岁过之,则舟人鼓气自若,无復嚮日危惧恂慄之色。” 景耀月 《古诗》:“恂慄煎中膈,焦灼摧妙颜。”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恂慄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恐惧、害怕相关的成语,如“战战兢兢”、“惊慌失措”等,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那只大蜘蛛爬过来时,我感到恂慄,大声尖叫起来。2. 初中生:在考试前,我总是感到恂慄,害怕考不好。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会感到恂慄,但我们要保持冷静和信心。希望这个关于“恂慄”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恂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主父列是秦始皇的臣子,他因为害怕秦始皇的残暴而常常恐惧不安。他的朋友劝他说:“人怕恶虎,恶虎有牙有爪,而秦始皇只是一个人,又怎么会伤害到你呢?”主父列听后恍然大悟,感到自己的恐惧是多余的,从此恢复了信心。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恂慄”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恂慄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心力”联想在一起。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恐怖的情景时,内心感到恂慄,心力俱疲。
- 词语结构
- 恂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恂”是形容词,表示害怕、恐惧;“慄”是形容词,表示战栗、发抖。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极度恐惧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恂慄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极度恐惧或害怕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可怕的事物或情况时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