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打乖的词语解释
打乖的意思
拼音:dǎ guāi    注音:ㄉㄚˇ ㄍㄨㄞ
使用场景
打乖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动物在某种情况下改变了不听话的行为。例如,当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老师的训斥下变得乖巧听话时,可以说他“打乖了”。同样地,当一个不听话的宠物在主人的教育下变得乖巧听话时,也可以说它“打乖了”。
例句
1. 孩子们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终于打乖了。2. 我的狗狗以前很调皮,但是经过训练,现在变得打乖了。
基本含义
指顺从、听话,不再顽皮或不听话。
基本解释

(1).机变。 宋 司马光 《酬邵尧夫见示安乐窝中打乖吟》:“料非闲处打乖客,乃是清朝避世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张子房 ﹞得 老氏 ‘不敢为天下先’之术,故不伤手,善於打乖。” 明 金白屿 《点绛唇·八十自寿》套曲:“不是我占场儿惯打乖,试看取傍清溪萧爽斋,指 桃源 有路通,认 天臺 无药采。”
(2).耍花招;不老实。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没瞒过我,实是你灾。隐僻处直是会打乖,谁头髮剪落便有人买?”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白眉神词》:“教坊妓女,各供白眉神,即祅教也。朔望以手帕紥神面一过,遇子弟有打乖者,輒以帕掷其面,坠地使拾之,自然心悦而从,留恋不已,盖厌术也。”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打乖”相似的成语,例如“改邪归正”、“转性”等,它们都描述了一个人或动物从错误或不良行为中改变为正确或良好行为的过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告诉弟弟如果他不打乖,爸爸会生气。2. 小学生:妈妈说只有打乖的孩子才能得到奖励。3. 初中生:老师说只有打乖的学生才能参加校外活动。4. 高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打乖了,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故事起源
打乖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由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其中,“打”是指改变,而“乖”是指乖巧、听话。通过将这两个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改变为乖巧听话的意思。
记忆技巧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打”和“乖”两个字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个人或动物在被“打”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乖巧听话。通过这种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打乖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第一个字“打”是动词,表示改变;第二个字“乖”是形容词,表示乖巧、听话。
详细解释
打乖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由顽皮变得听话、顺从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改变了不听话的行为,变得乖巧、顺从和听话。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儿童或宠物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转变。
(0)
诗文中出现“打乖”的诗词

浣溪沙·其一三月三日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

缃桃定有踏青鞋。

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

人间安得酒如淮。

(0)

安乐窝中好打乖吟

安乐窝中好打乖,打乖年纪合挨排。

重寒盛暑多闭户,轻暖初凉时出街。

风月煎催亲笔砚,莺花引惹傍樽罍。

问君何故能如此,秪被才能养不才。

(0)

醉书

庚寅仲冬之八日,与诸兄弟诸子侄。

浊酒数杯菜一盆,醉后相忘见真实。

谁云人閒天地窄,但觉物外山林逸。

人生安能皆百年,洪崖浮邱亦浪传。

妻孥安稳鸡犬乐,此外无复有神仙。

甚哉世人不知足,苦积铢缕多买田。

子孙贤否谁能料,近足此身难自保。

举头问天天不应,聊向虚空一舒啸。

得一聚首便为福,得一晌閒真是宝。

但愿如安乐窝中长打乖,微醺著面春拍怀。

不愿如荷锸自随死便埋,以酒为命忘形骸。

(0)

看花吟

少陵野老老更痴,看花看开千万枝。

安乐窝中打乖叟,看花只看半开时。

二贤看花各有意,我亦有意看离披。

红飞换得绿阴出,潇洒颇与老眼宜。

麦风扬尘野色秀,梅雨蒸叶香气滋。

避人好鸟著巢稳,争春蜂蝶今何之。

本来生意无间断,静看游戏造物儿。

不观圣人画剥卦,剥穷于上复下随。

嗟乎人事正如此,盛非终盛衰非衰。

衰盛相乘乃常理,盛不必喜衰奚悲。

谁知世情偏喜盛,我看花衰我自知。

(0)

登鸡笼寺

一蹬盘空一蹬回,白云苍树打成堆。

题诗朗月清风到,招手千峰万壑来。

今古此峰天栋柱,烟云何处佛楼台。

我来不肯题名姓,莫笑尧夫是打乖

(0)

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其一

打乖非是要安身,道大方能混世尘。

陋巷一生颜氏乐,清风千古伯夷贫。

客求墨妙多携卷,天为诗豪剩借春。

尽把笑谈亲俗子,德容犹足慰乡人。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