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打乖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动物在某种情况下改变了不听话的行为。例如,当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老师的训斥下变得乖巧听话时,可以说他“打乖了”。同样地,当一个不听话的宠物在主人的教育下变得乖巧听话时,也可以说它“打乖了”。
- 例句
- 1. 孩子们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终于打乖了。2. 我的狗狗以前很调皮,但是经过训练,现在变得打乖了。
- 基本含义
- 指顺从、听话,不再顽皮或不听话。
- 基本解释
(1).机变。 宋 司马光 《酬邵尧夫见示安乐窝中打乖吟》:“料非闲处打乖客,乃是清朝避世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张子房 ﹞得 老氏 ‘不敢为天下先’之术,故不伤手,善於打乖。” 明 金白屿 《点绛唇·八十自寿》套曲:“不是我占场儿惯打乖,试看取傍清溪萧爽斋,指 桃源 有路通,认 天臺 无药采。”
(2).耍花招;不老实。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没瞒过我,实是你灾。隐僻处直是会打乖,谁头髮剪落便有人买?”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白眉神词》:“教坊妓女,各供白眉神,即祅教也。朔望以手帕紥神面一过,遇子弟有打乖者,輒以帕掷其面,坠地使拾之,自然心悦而从,留恋不已,盖厌术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打乖”相似的成语,例如“改邪归正”、“转性”等,它们都描述了一个人或动物从错误或不良行为中改变为正确或良好行为的过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告诉弟弟如果他不打乖,爸爸会生气。2. 小学生:妈妈说只有打乖的孩子才能得到奖励。3. 初中生:老师说只有打乖的学生才能参加校外活动。4. 高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打乖了,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 故事起源
- 打乖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由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其中,“打”是指改变,而“乖”是指乖巧、听话。通过将这两个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改变为乖巧听话的意思。
- 记忆技巧
-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打”和“乖”两个字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个人或动物在被“打”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乖巧听话。通过这种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打乖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第一个字“打”是动词,表示改变;第二个字“乖”是形容词,表示乖巧、听话。
- 详细解释
- 打乖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由顽皮变得听话、顺从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改变了不听话的行为,变得乖巧、顺从和听话。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儿童或宠物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