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糜竺 ﹞尝从 洛 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 竺 求寄载,行可二十餘里,新妇谢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贺司空 入 洛 赴命…… 张 ( 张翰 )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 贺 同发。” 唐 陈子昂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诗序:“况北堂夜永,西轩月微; 巴山 有望别之嗟, 洛阳 无寄载之客。”
- 基本含义
- 指一种事物或情感被寄托在另一种事物或情感之中。
- 详细解释
- 寄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寄”意为寄托、托付,第二个字“载”意为载体、承载。寄载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事物或情感被寄托在另一种事物或情感之中。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
- 使用场景
- 寄载常用于描述一种情感或思想被表达或体现在某种物品、行为或言语中。例如,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寄载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故事起源
- 寄载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演变而来的。寄载的概念在古代文化中很常见,人们经常使用物品、艺术作品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词语结构
- 寄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寄”和宾语“载”组成。动词“寄”表示把一种情感或思想寄托在另一种事物之上,宾语“载”表示承载、容纳。
- 例句
- 1. 这幅画寄载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这首歌寄载了歌手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3. 这部小说寄载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寄载”与“寄托”这两个词进行联想记忆。寄载的意思就是把一种事物寄托在另一种事物之上,类似于把东西放在一个容器中一样。可以想象一个人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一本书中,这本书就成为了他梦想的载体,帮助他实现梦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寄载相关的成语,例如“心怀古井”、“笔走龙蛇”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一种事物或情感被寄托在另一种事物之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对妈妈的爱寄载在一封信里送给她。2. 初中生:这幅画寄载了画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 高中生:这本小说寄载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4. 大学生:这部电影寄载了导演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