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两榜的词语解释
两榜的意思
拼音:liǎng bǎng    注音:ㄌㄧㄤˇ ㄅㄤˇ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用“两榜”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成绩优异,或者具有卓越的才华和能力。例如,可以说某位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双料状元,他真是个两榜的人才。
例句
1. 他在考试中取得了双料状元,真是个两榜的人才。2. 她的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完全是个两榜的人。
基本含义
指科举考试中的两个榜单,分别是“解元榜”和“状元榜”。用来形容人才出众、学识渊博。
基本解释

甲榜和乙榜的合称。亦指进士。 唐 黄滔 《酬徐正字夤》诗:“名从两榜考昇第,官自三臺追起家。” 元 欧阳玄 《试院倡和》诗之一:“两榜復科新大比,三人联事旧同年。”《明史·选举志一》:“其后宗学寖多,颇有致身两榜、起家翰林者。”《恨海》第一回:“内中单表一个人姓 陈 ,名 棨 ,表字 戟临 , 广东 南海 人,两榜出身。”《老残游记》第七回:“他们少爷叫 柳凤仪 ,是个两榜,那一部的主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甲榜乙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和演变,以及科举考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的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他是我们班级的两榜之才。2. 初中生:他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冠军,真是个两榜的学霸。3. 高中生:她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两榜之星。4. 大学生: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个真正的两榜学者。
故事起源
成语“两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考试成绩优异的人有机会获得官职。解元榜和状元榜是科举考试中的两个重要榜单,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崇尚和推崇。因此,成语“两榜”形容人才出众的意义由此而来。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两榜”与科举考试中的两个榜单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考试中取得了解元榜和状元榜的成绩,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两榜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两榜是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两个榜单,即解元榜和状元榜。解元榜是指考试成绩排名第一的人,状元榜是指考试成绩排名第一的进士。这两个榜单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和荣誉。因此,成语“两榜”常用来形容人才出众、学识渊博。
(0)
诗文中出现“两榜”的诗词

投刑部裴郎中

两榜驱牵别海涔,佗门不合觅知音。

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

礼闱后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

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

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

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

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

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

(0)

和林帅喜汤王二魁将还

烂醉春风玉不颓,自封喜信入湘来。

同乡多少同年士,两榜何如两夺魁。

琼苑宴开应共醉,西湖赏罢更同回。

早归多谢文翁力,莫待平安家信催。

(0)

渔父词

细雨披一蓑,斜风摇两榜

潮逐白鸥来,人随白鸥往。

大儿下渔竿,小儿撑渔艇。

渔父卧篷中,烂醉唤不醒。

(0)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四十八

文明天子念孤寒,科举人材两榜宽。

别殿下帘亲策试,唱名才了便除官。

(0)

试院唱和二首·其一

仁皇下诏急求贤,糠秕当时偶在前。

两榜复科新大比,三人联事旧同年。

关山道路寻常梦,台阁风云尺五天。

但使得材今胜昔,吾侪宁复叹华颠。

(0)

咏史十二首·其十宋

一著黄袍竟释戈,宋家杯酒奠山河。

培成绝学千秋盛,养就人材两榜多。

南渡偏安缘积弱,北边失策在连和。

由来礼义维持久,易世犹传正气歌。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