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强迫或激励他人做事的情景,可以用来描述领导驱使下属、父母驱使子女、老师驱使学生等情况。
- 例句
- 1. 领导驱使我们加班加点,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只能听从。2. 父母驱使孩子努力学习,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 基本含义
- 指强迫或激励他人做事,使其服从自己的意愿。
- 基本解释
◎ 驱使 qūshǐ
(1) [order about]∶迫使;使唤
不堪驱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堪母驱使。
供驱使
(2) [prompt;urge]∶推动
为好奇心所驱使
(3) [send sb. on an errand or mission;dispatch]∶差遣;派用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驱使”相关的成语,如“驱虎吞狼”、“驱羊攻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驱使我们完成作业,我们要听话。2. 初中生:父母常常驱使我参加各种培训班,为了能考上好学校。3. 高中生:老师驱使我们加强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公司领导驱使我们加班加点,完成项目任务。5. 成年人:政府驱使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成语“驱使”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古代,军队中的将领需要驱使士兵,使他们服从命令,执行任务。这个词语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用来形容强迫他人做事的情况。
- 英文翻译
1.(迫使; 使唤) order about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驱使”这个词语与“驱车”相联想,表示通过驱车来引导、激励或控制目标的行动。
- 词语结构
- 成语“驱使”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驱”表示驱逐、驱赶;第二个字“使”表示使命、使唤。
- 详细解释
(1).差遣;役使。《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右準律,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 清 顾炎武 《拽梯郎君祠记》:“方东兵之入 遵化 ,薄京师,下 永平 而攻 昌黎 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陛下有什么驱使?”
(2).调遣;使用。《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羣贤。”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永调于锡山有感赋赠》之三:“酒杯驱使从无分,书卷消磨絶可怜。”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而颜面软弱,拳头过大,尤为非宜,此种画法,只能用为象征,偶一驱使。”
(3).推动;支配。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四:“每人只被一种热烈的情绪--不论是贪婪、恋爱、怨恨或是复仇--所驱使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当 郭振山 显得无能为力, 梁生宝 出来试图控制 蛤蟆滩 局面的时候,他仅仅出于一种党性要求和感情驱使。”
- 近义词
驱策、差遣、使令、役使、鞭策、鼓励、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