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四科的词语解释
四科的意思
拼音:sì kē    注音:ㄙㄧˋ ㄎㄜ
使用场景
四科一词通常用于教育领域,用来形容一个全面发展、知识广博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的情况。
例句
1. 他是一个全才,擅长四科。2. 这个学生在四科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基本含义
指四门功课,即文、史、哲、理。
基本解释

(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四科中的具体学科内容,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学习与四科相关的其他成语和词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知识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四科中最喜欢数学。2. 初中生:他在四科中都是班级的第一名。3. 高中生:我正在为高考努力提高四科的成绩。4. 大学生:我对四科都很感兴趣,希望能在不同领域有所突破。
故事起源
四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中。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包括文科和理科。后来,人们将文科和理科再细分为文、史、哲、理四个学科领域,称之为四科。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四科的意思。例如,可以将四科拆分为“四”和“科”,然后将“四”联想为四个学科领域,将“科”联想为科学知识。这样,通过将四科和学科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四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四科是指文科、历史科学、哲学科学和自然科学四个学科领域。它们代表了人类知识的不同方面,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
(0)
诗文中出现“四科”的诗词

题施安友于堂

稽山苍苍,越之故疆。惟子之居,肯构肯堂。

埙篪相须,华萼联芳。孝友之性,发乎天常。

道与时泰,名与世昌。金玉怡怡,德音弗忘。

凊温有宜,就养无方。旨酒嘉肴,吹笙鼓簧。

秋月澄霁,春日载阳。綵袖齐翻,于乡有光。

稽山峨峨,越流息波。尔弟尔昆,如江如河。

立孝惟亲,立敬惟和。贤哉闵生,名冠四科

(0)

缺题五古诗·其二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泰山阿。

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

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

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

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

(0)

虞山拜言子墓

三桓在圣门,孟仲多良士。

亦有礼许人,汰哉称叔氏。

平生议论间,师没尚阙里。

何年南方来,海隅有居址。

马迁记吴人,所本盖世史。

箕山许由冢,考古多疑似。

我来昆湖南,有坟此高峙。

山名昉虞仲,墓门复伊迩。

缅兹四科英,再拜荐潦水。

此邦富文学,高让亦前轨。

两贤岂相阨,何至烦钧矢。

末俗愆干糇,学道宜易使。

无为诮贱儒,诗书敦耒耜。

清风飒然来,松桧发宫徵。

慨想弦歌声,肃然增仰止。

(0)

挽张百熙联

名世佐中兴,仰一德之咸孚,忠荩感神明,乃心罔不在王室;

高材依广夏,综四科以备立,哀荣周瀛海,厥象审无愧尼山。

(0)

东平府

任宿须句国,烟云拥汶河。

长亭东接岱,短棹北通阿。

万井楼台壮,千郊衍沃多。

无盐城突兀,司隶石嵯峨。

夜月喧箫鼓,春风扇绮罗。

钿车香不扫,步障锦相摩。

地尚雄千乘,人犹慕四科

故侯敦学校,俊士乐弦歌。

紫闼悬金榜,朱楼响玉珂。

自天沾湛露,率土育菁莪。

衮冕明虫藻,樽罍列象牺。

淹中书在否,稷下事如何。

沂咏难逢点,邹迁尚忆轲。

明朝燕赵去,万事付沧波。

(0)

寄题义陵吴簿义方堂

万生天地间,灵者乃知义。

何独于义明,而利心亦炽。

兹焉分两轨,君子小人异。

秉义一毛輶,百川利趋亟。

纷纷冒货贿,役役奔势位。

资之以狼贪,攘之以螳臂。

深较毫釐差,交攻兵刃剚。

大贾五百金,徙蜀死无庇。

小偷惭簠簋,褫魄对犴吏。

一生几量屐,身后粪土弃。

夫岂无良心,习惯遂殊致。

试令呼之蹠,悍目艴然视。

又或号之夷,喜笑亦随至。

也知清誉好,宁自浊污置。

颓波日不反,方蹠尚当愧。

有美短簿贤,老矣能劼毖。

善为子孙谋,辟堂寘经笥。

松筠岁寒色,不种春藻媚。

郴山固奇变,其江泻青翠。

盘礴以蜿蟺,淑气宜产粹。

是将出秀民,庸称名堂意。

愿言承学子,不受流俗渍。

虽共鸡鸣起,拳拳闵颜志。

本原孝而恭,由此充其类。

附翼而攀鳞,四科有升次。

或誇诡遇功,固耻与之比。

何况浮云侣,秋露草头坠。

勿忘先师言,亦何必曰利。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