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发仓救济。《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四曰发賑。”
- 基本含义
- 指慷慨解囊,广施善举。
- 详细解释
- 发赈意为慷慨解囊,广施善举,多指富人慷慨解囊,帮助贫困人民。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慈善的心态,积极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慷慨解囊,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也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善良和仁慈。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一位名叫赈施的人。赈施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经常慷慨解囊,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他的善举被人们广为传颂,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慷慨解囊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发”和“赈”。
- 例句
- 1. 那位富商经常发赈,帮助贫困的人们。2.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发赈,共渡难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发赈”拆分为“发”和“赈”。发音“发”与“发财”相似,可以联想到富人慷慨解囊的行为。“赈”与“施舍”发音相似,可以联想到帮助贫困人民的善举。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慷慨解囊相关的成语,如“捐躯赴国难”、“乐善好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经常发赈,帮助那些没有钱上学的孩子。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发赈的精神,积极参与慈善活动。3. 高中生:只有通过发赈,我们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改变他们的生活。4.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发扬发赈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