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竹纸的一种。 宋 梅尧臣 《得王介甫常州书》诗:“斜封一幅竹膜纸,上有文字十七行。”参见“ 竹纸 ”。
- 基本含义
- 比喻言辞谦虚、态度谨慎。
- 详细解释
- 竹膜纸是一种古代的纸张,由竹子的薄膜制成。因为竹膜纸很薄,所以在书写时需要非常小心,以免破损。因此,竹膜纸成为了谦虚、谨慎的象征。用竹膜纸比喻人的言辞谦虚、态度谨慎。
- 使用场景
- 竹膜纸常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谦虚、态度谨慎的场合,特别是在自我介绍、表达意见、处理问题等需要言辞谨慎的情况下。
- 故事起源
- 竹膜纸的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王子使人谓齐景公说,‘君子不器。’景公曰:‘君子不器,岂不欲与人言邪?’对曰:‘欲与人言,器也;不欲与人言,竹膜纸也。’”这个故事中,齐景公问王子为什么说君子不器,王子回答说,君子如果想要与人交流,就需要有所表达,就像器具一样;而如果不想与人交流,就像竹膜纸一样谨慎小心。
- 词语结构
- 主语+ 谓语+ 宾语+ 补语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说话总是像竹膜纸一样,非常谨慎。2. 我们应该像竹膜纸一样,谦虚对待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竹膜纸形象化地想象成一张非常薄的纸,用来写字时需要非常小心谨慎,以免破损。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竹膜纸成语的含义,即言辞谦虚、态度谨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纸张的制作方式和用途,以及古代文人士大夫对纸张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谦虚、谨慎相关的成语,拓宽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演讲比赛中,用竹膜纸一样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2. 初中生:在面试时,我用竹膜纸一样的言辞回答了面试官的问题。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我总是像竹膜纸一样,非常谨慎地选择词语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