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混溟 ”。1.无分无迹,无始无终。《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復情,此之谓混冥。” 郭象 注:“情復而混冥无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子若以混冥为美乎,则乾坤不宜分矣。”
(2).谓原始蒙昧的状态。《淮南子·俶真训》:“古之人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於外,万物恬漠以愉静。”《文子·下德》:“礼义廉耻不设,万民莫相侵暴虐,犹在於混冥之中。”按, 宋 杜道坚 《<文子>缵义》引作“混溟”。
(3).广大幽深之境。《淮南子·俶真训》:“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淮南子·要略》:“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説,则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 唐 柳宗元 《南岳弥陀和尚碑铭》:“虚无混冥道乃融,圣神无跡示教功。”
(4).指人心中。《淮南子·缪称训》:“在混冥之中,不可諭於人。” 高诱 注:“混冥,人心中也。”
- 基本含义
- 混沌、黑暗、虚无的世界或状态。
- 详细解释
- 混冥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常用来形容混乱、黑暗、无序、无知的状态。它指的是一个没有秩序、没有规则、没有明确界限的世界或状态。混冥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没有规划的状态,也可以指代无法理解或掌握的事物。
- 使用场景
- 混冥一词常常用于文学作品、哲学讨论以及形容某种困惑、迷茫、无助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的混乱、人际关系的纷乱、思维的困惑等等。例如,在描述一个没有秩序、没有规则的社会时,可以使用混冥来形容。在描述一个人思维混乱、无法理解某个问题时,也可以使用混冥来形容。
- 故事起源
- 混冥一词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描述。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说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他陷入了混乱、迷茫的状态,无法分清现实和梦境。这个故事用混冥来形容庄子的心理状态,也成为了混冥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混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混”表示混乱、无序,而“冥”表示黑暗、无知。
- 例句
- 1. 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混冥,没有秩序可言。2. 我的思维陷入了混冥之中,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 记忆技巧
- 记忆混冥这个词语可以通过将“混乱”和“黑暗”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秩序,就像黑暗一样无法辨认和理解。将这个形象与混冥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混冥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还被用于哲学讨论和人生思考中。学习混冥这个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混乱、困惑、迷茫的状态,以及如何应对这些状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太吵了,感觉像是混冥一样,什么都听不清楚。2. 初中生:我在数学考试中完全迷失了方向,感觉自己陷入了混冥之中。3. 高中生:社会上的价值观越来越混冥,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4. 大学生:研究生课程非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完全陷入了混冥之中,不知道从何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