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懒散、不灵活,或者形容某人在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的懒惰和笨拙。
- 例句
- 1. 他虽然聪明,但是因为懒拙,所以一直无法完成任务。2. 这个学生懒拙得连最基本的问题都不会解答。
- 基本含义
- 指懒散而笨拙,形容人懒惰而不灵活。
- 基本解释
怠惰笨拙。多表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藏拙自适。 宋 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证一圆通。”
嬾拙:疏懒笨拙。 唐 杜甫 《发秦州》诗:“我衰更嬾拙,生事不自谋。”一本作“ 懒拙 ”。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清 汪懋麟 《焦山》诗之一:“夙负嬾拙性,人事厌城郭。”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懒拙相似的成语,如“懒散”、“呆板”等,来扩展对懒拙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太懒拙了,每次上体育课都跑不动。2. 初中生:他懒拙地站在讲台上,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3. 高中生:他的懒拙让他错过了很多机会,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4. 大学生:他的懒拙使得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进展。
- 故事起源
- 懒拙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其中有一句话写道:“是故拙智者千虑,必有一得;巧智者万虑,必有一失。”这句话中的“拙智者”就是指懒拙之人。后来,懒拙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人的习惯用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懒散而笨拙地走路,行动迟缓,不灵活,从而形成对懒拙这个成语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懒拙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懒拙是由“懒”和“拙”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懒指懒散、不勤奋,拙指笨拙、不灵活。懒拙形容一个人不勤奋而且行动迟缓,不善于处理事物,缺乏灵活性和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