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赖以生长;赖以为生。《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孔颖达 疏:“万物资生者,言万物资地而生。”《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资生仰化,于何不养。” 李善 注:“资,取也。言取生者,皆仰德而化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将搂之乎》:“男儿苦没资生策,长啸尘中何处求?”
(2).谓有助于国计民生。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纵令先民典记非资生之急务,契券簿録为今人所必用者,亦可瞀然不解乎?”
(3).指经济。 梁启超 《论学日本文之益》:“吾 中国 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於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才能和智慧的发展与提高。
- 详细解释
- 资生是由“资”和“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资”表示才能、智慧,指人的能力和学识;“生”表示生长、发展,指人的才能和智慧的成长与提高。资生形容人才能不断发展,智慧不断提高,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资生常用于描述人的才能和智慧的发展与提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从而取得较高的成就。
- 故事起源
- 资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原文是:“小子何以言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飞而实之者也。吾尝而望矣,不如飞而远之者也。吾尝而望矣,不如飞而短之者也。而资生之者也,天之生物也。”这段话意思是说,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立即去学习;我曾经跋涉远望,不如飞翔实现所想;我曾经踌躇不前,不如飞翔远离自己;而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就是天生的才能。
- 词语结构
- 资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资”和动词“生”组成。动词“资”表示才能、智慧,动词“生”表示生长、发展。
- 例句
- 1. 他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真是个资生之人。2.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资生之才,成功地将公司做大做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资”字理解为“资源”,将“生”字理解为“生长”,通过将资源与生长相结合,形成才能和智慧的发展与提高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才高八斗”、“聪明才智”等,以加深对才能和智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资生,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2. 初中生:资生是一个人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表现,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资生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思维的开阔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4. 大学生:资生是一个人在大学期间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过程,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成长。5. 成年人: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应该保持资生的精神,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提高,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