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自己束缚自己。 清 谭嗣同 《石菊影庐笔识·思篇十七》:“鳶飞鱼跃,《中庸》所以察上下,於以见大道为公,无容以自私者自囿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逮乎 法 衅告平之后,士大夫多谈洋务矣,而拘迂自囿之辈,亦颇欲驰域外之观,此风气之变革,亦强弱之转机。”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在未用自己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人的评论以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
- 基本含义
- 自我限制,自我囚禁
- 详细解释
- 自囿指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动和发展,使自己陷入困境或局限。比喻自己无法自拔地陷入某种困境或受到某种限制。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由于自己的惰性、迷恋、偏见等原因而无法自由发展或脱离困境。
- 故事起源
- 成语“自囿”最早出现在《庄子·天地》篇中。庄子讲述了一个人被困在井底的故事。这个人在井底住了很久,久而久之,他习惯了井底的生活,不再想离开。这个故事通过比喻告诉人们,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动和发展,就像被困在井底一样,无法自拔。
- 词语结构
- 自囿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自”和“囿”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因为过于自囿,错失了很多机会。2. 她的成功是因为能够打破自囿,不断挑战自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自囿”与“自我囚禁”联想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其与庄子的井底故事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动和发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入理解“自囿”的内涵。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自我限制相关的成语,如“束缚自己”、“自我束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自囿在家里,想去公园玩。2. 初中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感觉自己被自囿住了。3. 高中生:他因为社交恐惧症,一直自囿在自己的世界里。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勇敢尝试新事物,不要自囿在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