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肆言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不负责任地乱说话,特别是在没有根据和证据的情况下,随意编造事实和观点。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辞,或者警告他人不要随意胡说八道。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肆言胡说,完全不顾事实和道理。2. 这个人总是肆言乱语,不值得相信他的话。3. 别听他的肆言,他只是在编造事实。
- 基本含义
- 肆意胡言乱语,不顾事实和道理地胡说八道。
- 基本解释
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南史·焦度传》:“ 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辱 攸之 ,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 宋 苏轼 《郭忠恕画赞》:“益纵酒,肆言时政,颇有谤讟。”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序:“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絶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鸟语》:“而道士朴野,多肆言,无所顾忌。”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言辞和说话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言而无信”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肆言乱语,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有些同学在考试结束后肆言乱语,说自己肯定能得高分,结果却不及格。3. 高中生:一些政客在竞选期间肆言乱语,向选民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有人肆言攻击对方,而不是用事实和逻辑来辩论。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肆言”这个词语的全面学习资料,包括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以及延伸学习。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词语,可以提高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故事起源
- 肆言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高祖本纪》。当时,刘邦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项羽,成为了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非议,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农民出身,无法统治天下。刘邦听到这些非议后,非常愤怒,说道:“我刘邦也不过是一个农民,但我有能力统治天下!”他的这番话被后人称为“刘邦肆言”,形容他在愤怒之下胡言乱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肆言”这个词拆开来记忆,第一个字“肆”意为放纵、任意,第二个字“言”意为说话。肆言可以理解为放纵自己的言辞,胡说八道。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详细解释
- 肆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肆”意为放纵、任意,第二个字“言”意为说话。肆言指的是人们放纵自己的言辞,胡说八道,不顾事实和道理地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