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 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 基本含义
- 指以礼仪规范举止,尊重长辈或上级,恭敬有礼。
- 详细解释
- 典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典指的是尊敬、恭敬,谒指的是拜访、问候。这个成语形容人对长辈或上级非常恭敬有礼,遵守礼仪规范,表现出尊重和敬意。
- 使用场景
- 典谒常用于形容年轻人或晚辈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和恭敬。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各种场合中,年轻人或晚辈对长辈或上级的行为举止非常恭敬有礼。
- 故事起源
- 典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和尊敬长辈的传统。年轻人或晚辈在拜访长辈或上级时,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表达出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典谒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种恭敬有礼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典谒是一个二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和理解。
- 例句
- 1. 他对长辈非常典谒,从不敢有丝毫不敬之意。2. 学生们在老师面前都表现得很典谒,非常尊敬老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典”字与“尊敬”联系起来,将“谒”字与“拜访”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恭敬有礼的习俗和礼仪规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他对老师总是典谒有加。2. 大学生们在校长面前典谒有礼,展现出良好的教育素养。3. 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对长辈典谒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