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红线的词语解释
红线的意思
拼音:hóng xiàn    注音:ㄏㄨㄥˊ ㄒㄧㄢˋ
基本解释

亦作“ 红线 ”。1.红色丝线。 唐 白居易 《红绣毯》诗:“染为红线红於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2).传说中的 唐 代女侠名。原系 潞州 节度使 薛嵩 的青衣,后掌笺表,号内记室。时 魏博 节度使 田承嗣 将并 潞州 。 嵩 日夜忧闷,计无所出。 红线 乃夜到 魏郡 ,入 田 寝所,盗床头金盒归,以示儆戒。 嵩 复遗书 承嗣 ,以金盒还之。 承嗣 遣使谢罪,愿结姻亲。 红线 也辞去,不知所终。见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明 陆采 《明珠记·写诏》:“ 红线 至 魏博 而偷盒,止却反谋。”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六:“挽住尚烦 红线 手,倦飞或坠 緑珠 楼。”
(3).俗谓男女婚姻多系前定,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三侠五义》第四回:“据老夫看来,并非妖邪作祟,竟为贤契作红綫来了。”川剧《柳荫记》第五场:“才貌两双全,命我牵红线,员外定喜欢!”
(4).借指聘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休傒倖,不要你半丝儿红綫,成就了一世儿前程。”
(5).喻指贯穿始终的正确思想。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特别是戡天的思想,即是控制自然界使为人类服务的那种主张,这是《荀子·天论篇》的特色,也是在《侈靡篇》中贯穿着的一道红线。” 秦牧 《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实事求是’四个字出现了很多次,实际上,它也的确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于整份公报之中。”
见“ 红綫 ”。

英文翻译

1.redline

基本含义
指不可逾越的界限或底线。
详细解释
红线是指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禁止或警告的一种象征。红线起源于古代中国,用红色线带来标记禁止区域或禁止行为的边界线。红线在现代汉语中也用来形容界限不可逾越,或对某种行为或言论的限制。
使用场景
红线常用于形容一些不能逾越的底线或禁止的行为。例如,在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红线可以指示一些不可违背的规则或原则。在个人关系中,红线可以表示不能越过的底线或边界,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故事起源
红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中,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是凡间的牧童。他们相爱却因为天河的存在无法在一起。最后,天帝看到他们的真心,用一根红线把他们的小指系在一起,让他们能够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这个故事中的红线象征着命运的安排,也成为了红线成语的起源。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红线”两个汉字构成。
例句
1.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越过红线。2. 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任何违法行为都是红线,绝不容忍。3. 他的言论已经触碰到了我的红线,我感到非常愤怒。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红线相关的故事和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红线代表着一种禁止或警告,不能逾越的底线。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红线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划清界限”等,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越过红线,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网络暴力是不能容忍的,我们要明确红线,共同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3. 高中生:在学术研究中,抄袭是触碰红线的行为,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严守学术道德。
(0)
诗文中出现“红线”的诗词

龙夜吟

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0)

新乐府.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0)

渔家傲·其十五

乞巧楼头云幔卷。浮花催洗严妆面。

花上蛛丝寻得遍。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

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

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

(0)

塞鸿秋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0)

更漏子·其二

三十六宫秋夜永,露华点滴高梧。

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

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綵孤。

(0)

采菱曲十二章·其十二

十年声动大长秋,一笑如花越水头。

为有薛家红线在,何须重上木兰舟。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