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耸耳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或态度,比如:1. 他们耸耳聆听,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2. 狗狗耸耳,紧盯着前方的动静。
- 例句
- 1. 孩子们耸耳聆听着爷爷讲述古老的故事。2. 猫咪耸耳,警觉地盯着窗外的动静。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动物耳朵竖立,专心倾听或警觉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国语·周语下》“听无耸” 三国 吴 韦昭 注:“不耸耳而听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典略》:“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耸耳。”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九花虬即 范阳 节度 李德山 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虬龙也。每一嘶,则羣马耸耳。”
(2).高起的耳朵。《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神仪明秀,朗目疎眉,细形长额耸耳,耳孔各有十餘毛,出外二寸许。”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耸耳相关的成语,比如“耳濡目染”、“耳目一新”等。了解更多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一只猫猫耸耳,它在听我唱歌。2. 初中生:老师说的话很重要,我们应该耸耳聆听。3. 高中生:在大街上,我耸耳听着人们的谈论,了解社会的动态。4. 大学生:狗狗耸耳警惕地盯着前方,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从动物的行为中获得了灵感。在古代,人们经常与动物共同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动物的行为有着深入的观察和理解。耸耳这个成语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人们对动物耳朵竖立的观察和体验,进而比喻人类对某种声音或信息的高度关注和警觉。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耸耳”的技巧可以是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只狗狗耸起耳朵,警觉地听着周围的声音,或者想象一个人专心倾听,耳朵竖立的样子。将这个场景与成语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它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成语“耸耳”由两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义,但在这个成语中,它们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这是汉语成语的一种常见结构。
- 详细解释
- 耸耳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耳朵竖立的姿态。它表示人或动物专心倾听,或者警觉地留意周围的声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信息或声音的高度关注和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