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探问。 宋 欧阳修 《再举米光濬状》:“臣昨往 岢嵐 ,亲见 光濬 絶无病状,体问得去年偶因饮酒,暂曾不安。”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我向前体问俺浑家去。”《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却説 晁住 到了京,各处体问,寻到傍晚止,寻见 胡旦 。”
- 基本含义
- 指通过实地观察或亲身体验来探索、探究问题的答案。
- 详细解释
- 体问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体”指亲身实践或实地观察,而“问”表示提出问题。体问的含义是通过亲身体验或实地观察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或口头探讨。
- 使用场景
- 体问常常用于描述学习、研究或探索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它强调实践和经验对于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学科和领域,例如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调查等。
- 故事起源
- 体问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告子上》:“夫子曰:‘是非,体也;是非之问,问也。’”这段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学习和思考的态度,他认为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了解问题的真相,才是真正的学问。
- 词语结构
- 体问的结构是由两个意义相关的字组成,其中“体”表示实践和体验,“问”表示提问和探究。
- 例句
- 1. 他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总是积极地体问问题。2. 在科学研究中,体问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体验问题”。将体问与通过亲身体验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体问相关的成语,例如“亲历其境”、“亲身经历”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于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亲自去实地考察,因为体问能让我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问题。初中生:在科学实验课上,老师鼓励我们通过实践来体问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原理。高中生: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问精神,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和实验来探索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