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或才能非常有限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水平很低,或者形容某人的智商较低。
- 例句
- 1. 他在科学方面的知识真是蚓窍,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懂。2. 这个人的智商太低了,简直就是个蚓窍。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智慧或才能非常有限。
- 基本解释
(1).旧误蚯蚓能鸣,其声发于孔窍。比喻微不足道的音响。亦用以谦称自己的文才。语本 唐 韩愈 轩辕 弥明 《石鼎联句》:“时於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宋 刘克庄 《和徐常丞洪秘监倡和》:“公诗妙巧过 般输 ,蚓窍何堪和大儒。”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使山林者而与臺阁之事,蚓窍蝇鸣,岂谐《韶》《頀》。”
(2).泛指拙劣的诗文创作。 清 曹寅 《集唐诗跋》:“所谓奋虫臂者不足以示 晋鄙 之椎,矜蚓窍者不足以喻驱山之鐸。”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阳乌掩爝火,轰雷塞蚓窍。” 金一 《心声》:“腐音溼响,纤态仄调;讋鲸呿於蛙鸣,谐凤吹於蚓窍。”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智慧相关的成语,如“聪明过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数学成绩真是蚓窍,每次考试都是最低分。2. 初中生:他的英语水平太差了,真是蚓窍。3. 高中生:他在物理方面的才能真是蚓窍,连最基本的原理都不懂。4. 大学生:他的专业知识太浅薄了,简直就是个蚓窍。5. 成年人:这个人的智商太低了,简直就是个蚓窍。
- 故事起源
- 成语“蚓窍”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西湖游览志》中。李时中在书中写道:“蚯蚓之窍,不出一寸。”这句话意思是蚯蚓的智慧只能在一寸范围内,非常有限。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蚓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蚯蚓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蚯蚓的身体柔软而细长,没有突出之处,就像人的智慧或才能非常有限一样。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比喻人的智慧或才能非常有限。
- 详细解释
- 成语“蚓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蚓”和“窍”。蚓是指蚯蚓,窍是指窍门,意思是蚯蚓的智慧或才能非常有限。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智慧或才能十分有限,没有什么突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