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结构撰述。《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洪兴祖 补注:“撰,述也,定也,持也。” 朱熹 集注:“谓结述其深至之情思。”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於有无之间,以徵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所谓文,构思结撰,出於未然,乃因字以成文。” 朱自清 《背影》序:“诗的字句、音节,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
(2).指园林建筑的构思及布局。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今有人焉,拥数万金而谋起一大宅……是宅也,必非凭空结撰,如海上之蜃,如三山之云气,以为楼臺,将必有所託基焉。”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想见匠心结撰劳,起稿或经四五易。”
- 基本含义
- 指文章或书籍的结构和组织编排。
- 详细解释
- 结撰指将文章或书籍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编排起来。这个成语强调了文章或书籍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是写作中重要的一环。
- 使用场景
- 在写作、编辑、出版、演讲等领域中常用。可以用于描述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也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写作时的组织思路。
- 故事起源
- 《晋书·郭璞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郭璞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章结构严密,组织有序。有一次,郭璞的朋友白石见到他的文章后,赞叹不已,说他的文章“结撰有序,文思泉涌”。从此,结撰这个成语就开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文章的结构和组织编排。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结”和“撰”。
- 例句
- 1. 他的论文结撰得很有条理,让人一目了然。2. 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结撰”这个成语与写作时的文章结构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整理文章的时候,将每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写作和组织思路相关的成语,如“文思泉涌”、“条理清楚”等,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时,总是强调要注意文章的结撰,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2. 初中生:我喜欢读那些结撰得很有逻辑的文章,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3. 高中生:写作文时,我会先进行大纲的结撰,然后再展开具体的论述。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我会花一些时间来进行结撰,使整篇文章的逻辑性更强。5. 成人:在组织工作报告时,我会注重结撰,使报告内容清晰、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