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表白;陈述。 唐 张鷟 《游仙窟》:“於时夜久更深,沉吟不睡,彷徨徙倚,无便披陈。”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恃蒙眷待,輒此披陈。” 胡怀琛 《咏史》:“待与众生参妙諦,眼前时事试披陈。”
- 基本含义
- 指展示、陈述事实真相。
- 详细解释
- 披陈是由动词“披”和名词“陈”组成的成语。披指展示、陈述,陈指陈述、陈列。披陈表示将真相、事实公之于众,没有任何掩饰和隐瞒。这个成语强调坦诚和真实,也暗示了勇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披陈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坦诚、真实地展示、陈述问题或事实。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毫不掩饰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态度。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事件或问题被真实地揭示出来,没有任何隐瞒和掩饰。
- 故事起源
- 披陈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孔子世家》。据说,孔子曾在鲁国时,有一天他正在教学,突然闯进来一只大鹿,将他撞倒在地。孔子并没有感到惊慌,而是趁着大家的目光还在鹿身上时,披胸露背,继续教学。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后,人们用“披陈”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仍然坦诚、真实地展示自己。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在面试中披陈了自己的优势和经验。2. 这篇报道披陈了公司内部的问题。3. 面对困境,他披陈了自己的困难和心理压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披陈”看作是“披胸露背,陈述真相”的缩写。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困境时,毫不掩饰地披露自己的胸膛,坦诚地陈述问题或事实。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披陈”相关的成语,如“披露”、“披沙拣金”等。了解更多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披陈自己的作文,我把自己的想法都写了出来。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披陈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老师给予了帮助和建议。3. 高中生:在学校演讲比赛中,我披陈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得到了好评。4. 大学生及以上:在论文中,我披陈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