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抄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今读此书,所称仁义道德,皆剽拾 老 庄 之肤语,傅合 周 孔 之庸言。”
- 基本含义
- 剽:偷窃;拾:捡取。形容偷窃行为。
- 详细解释
- 剽拾指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多用来形容偷窃行为的轻佻和不端。
- 使用场景
- 剽拾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的品行不端或者揭示社会风气的败坏。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的一个人叫蹇叔,他曾经剽拾了一个人的车马,结果被发现了。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成为了“剽拾”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剽拾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剽是动词,拾是宾语。
- 例句
- 1. 他以剽拾为生,最终被警察逮捕。2. 这个小偷经常剽拾路人的钱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剽拾可以联想到偷窃行为,可以想象一个小偷在偷窃别人的财物。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偷窃相关的成语,如窃据要津、窃国不祥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偷窃行为的法律后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小明剽拾了同学的铅笔。初中生:这个小偷经常剽拾路人的钱包。高中生:他用剽拾别人的创意来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