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明徵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些明显的迹象或征兆,可以用来预测某种事物或事件的发生。例如,可以用来描述天空中出现乌云和闪电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明徵,或者用来描述某人频繁打哈欠和眼睛红肿是疲劳的明徵。
- 例句
- 1. 天空中乌云密布,这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明徵。2. 他频繁打哈欠和眼睛红肿,这是疲劳的明徵。
- 基本含义
- 指明显的迹象或征兆。
- 基本解释
明显的征验;明证。《书·胤征》:“圣有謩勋,明徵定保。” 孔 传:“徵,证;保,安也。圣人所谋之教训,为世明证,所以定国安家。”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邢曹进》:“吁!西方圣人,恩祐显灼,乃若是之明徵也。” 严复 《救亡决论》:“既设之后,虽学生年有出入,尚未闻培成何才,更不闻如何器使,此则北洋练兵练将,不用西法之明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预兆或迹象相关的成语,如“徵兆”、“预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老师皱起了眉头,这是我做错题的明徵。2. 初中生:他频繁打哈欠和眼睛红肿,这是他熬夜学习的明徵。3. 高中生:天空中乌云密布,这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明徵。4. 大学生:公司的股价一直下跌,这是业绩不好的明徵。5. 成年人:他突然病倒了,这是过度劳累的明徵。6. 老年人:我感觉到身体越来越虚弱,这是老年的明徵。
- 故事起源
- 明徵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据说,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哀公有一次出巡,途中遇到一只黑鸟停在车前,然后又飞起来,哀公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于是立即返回国都。后来,晋国果然发生了一场大灾难,哀公因此得以幸免。这个故事成为了明徵一词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明徵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晴朗的天空下,突然出现了一只黑色的鸟,然后它又飞走了。这个黑色的鸟就是明徵,它预示着一些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词语结构
- 明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明”和“徵”都是形容词。在使用时,通常是用来修饰某种迹象或征兆。
- 详细解释
- 明徵是一个由“明”和“徵”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意为明显、清楚,“徵”意为征兆、预兆。明徵一词指的是明显的迹象或征兆,常用来描述某种事物或事件即将发生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