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隔靴搔痒常常用于形容做事情不得要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 例句
- 1. 他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由于方法不对,学习效果隔靴搔痒。2. 这个项目的执行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结果效果隔靴搔痒。
- 反义词
接触、合并
- 基本含义
- 比喻做事方法不得要领,效果不显著。
- 基本解释
◎ 隔开 gékāi
[part] 把紧密结合的二人(或物)或本属一件东西的两个部分完全分离
三八线把南北朝鲜隔开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做事不得要领相关的成语,如“拍马屁”、“兔死狐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每天都写很多作业,但因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效果总是隔靴搔痒。2. 初中生:我参加了很多培训班,但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一直隔靴搔痒。3. 高中生:我努力学习了很多课外知识,但因为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规划,效果一直隔靴搔痒。4. 大学生:我虽然参加了很多实习,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工作效果总是隔靴搔痒。
- 故事起源
- 隔靴搔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所写的小说《水浒传》中。故事中,有一个人遇到了一只穿着靴子的人,他想要搔痒,但无法直接搔到,只能隔着靴子搔,结果搔得并不舒服。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做事不得要领、效果不佳的意思。
- 英文翻译
1.separation; partition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穿着靴子,想要搔痒却只能隔着靴子搔的情景,来联想记忆隔靴搔痒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隔靴搔痒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都很明确,结构简单清晰。
- 详细解释
- 隔靴搔痒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情时方法不得当,效果不明显。隔靴搔痒的意思是用手伸到靴子外面搔痒,虽然动作已经做了,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近义词
离隔、隔离、隔绝、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