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损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郑玄 注:“夜明,月坛也。” 孔颖达 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 基本含义
- 祭拜月亮
- 详细解释
- 祭月是指向月亮祭拜或祈求祝福。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人们通过祭月来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同时也希望能得到月亮的庇佑和祝福。
- 使用场景
- 祭月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祈祷之情。在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祭月的情节。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人的崇拜和敬仰。
- 故事起源
- 祭月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月亮是天上的神灵,因此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来向月亮祈求祝福和保佑。这种古代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祭月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祭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祭”,宾语是“月”。
- 例句
- 1. 他每年都会在中秋节那天祭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 在古代,人们常常在月圆之夜祭月,希望能得到月神的眷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祭月这个成语:1. 关联:将祭月与中秋节相联想,因为中秋节是人们祭拜月亮的重要节日。
- 2. 反复复习
- 多读几遍例句,加深对祭月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1. 了解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欢聚一堂,共赏明月,品尝月饼,同时也进行祭月的活动。2. 学习其他与月亮相关的成语,如“月下老人”、“皓月当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一起祭月,许下了美好的愿望。2. 初中生:古人常常在月圆之夜祭月,表达对月亮的崇拜和敬意。3. 高中生:在这个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不再真正祭拜月亮,但我们仍然应该珍惜自然的美好,保护环境。
- 注意
- 以上例句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