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声音非常响亮,能够引起他人的惊讶或震动。可以用于形容演讲或表演中的高亢声音,也可以用于形容突然传来的巨大声响。
- 例句
- 1. 他的歌声惊堂一呼,所有人都被他的音乐所震撼。2. 那个演讲者的声音像惊堂一响,整个会场都被他的演讲所吸引。
-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极大,震动整个大厅或房间。
- 基本解释
亦称“ 惊堂木 ”。旧时审案时用以敲击案桌,警戒、威吓被审问者的长方形木块。《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尹把惊堂在桌上一连七八拍,大喝道:‘你这该死的奴才!……你若巧辩,快夹起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拍惊堂介]叫左右预备刑具,叫他逐个招来。”《文明小史》第六回:“ 傅知府 坐在上头……听了他自称‘举人’,便把惊堂木一拍,駡道:‘你自己犯的罪还不知道么?’” 洪深 《申屠氏》第六本:“县官连拍惊堂木,叫差役将闲人逐出。”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声音或震动相关的成语,如“雷声大,雨点小”、“声东击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的时候,声音像惊堂一响,我们都被吓到了。2. 初中生:演讲比赛中,同学的声音惊堂一呼,赢得了全场的掌声。3. 高中生:音乐会上,歌手的高亢歌声像惊堂一响,让人陶醉其中。4. 大学生:电影院里,爆炸声像惊堂一响,吓得观众们尖叫连连。
- 故事起源
- 关于“惊堂”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据考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世说新语·文学》一节中。该节描述了当时有位名叫樊建的人在大厅上演讲,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亮,震动了整个大厅,因此被形容为“惊堂一呼”。这个故事可能是“惊堂”成语的起源之一。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大厅中,他的声音如此响亮,以至于可以震动整个大厅,引起他人的惊讶和震动。
- 词语结构
- 惊堂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固定搭配。其中,“惊”是形容词,表示震动、惊动;“堂”是名词,表示大厅或房间。
- 详细解释
- 惊堂是一个用于形容声音极大的成语。其中,“惊”表示震动、惊动,“堂”表示大厅或房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声音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震动整个大厅或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