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借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文学、语言学、教育、广告等。在写作中,借喻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在演讲中,借喻可以用来解释抽象概念、描述复杂的事物,提高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日常交流中,借喻可以使对话更加生动活泼,增加趣味性和表达的效果。
- 例句
- 1. 他的眼睛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借喻着他的聪明才智。2. 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锁,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钥匙来打开它,借喻着解决问题的困难。
- 基本含义
- 用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 基本解释
◎ 借喻 jièyù
(1) [parabolize]∶比喻
(2) [trope]∶为了活跃或强调一个意思使用与原意上不相同的一个词或一种表达
- 延伸学习
- 借喻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借喻不仅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阅读相关的散文、小说和诗歌,了解不同作家使用借喻的方式和效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像一只蜜蜂,总是忙碌地工作。2. 初中生:这个问题就像一座高山,我需要克服困难才能解决它。3. 高中生:我的梦想就像一束火焰,燃烧着我前进的动力。4. 大学生:这个项目就像一场马拉松,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 故事起源
- 借喻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古代汉语字典中。在古代,人们常常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种修辞手法逐渐发展成为借喻,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借喻这个词语,可以将“借”和“喻”两个字分别与“比喻”这个词语进行联系。借喻就是通过比喻来表达意思,所以可以将“借”与“比喻”联系起来,记住这个词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借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借”和名词“喻”组成。
- 详细解释
(1).用其他事物作比方以晓喻别人。 唐 元结 《说楚何惑王赋》:“昔臣 何惑王 用閽嬖之谋,肆极荒淫,更经年岁,凿险填深,转餽通千里,万金五译。臣妄借喻其心,然后云获。”
(2).比喻的一种,即不出现被喻事物的名称以及“如”、“象”等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而直接借用作为比喻的事物来代表被喻事物。如《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燕雀借喻碌碌无为的庸人,鸿鹄借喻志向远大的壮士。又如 宋 王安石 《木末》诗:“繰成白雪霜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白雪借喻丝,黄云借喻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