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当有人涉嫌侵吞公共财产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其不满和批评。
- 例句
- 1. 这位官员因为陵邑行为被判刑。2. 那个部门的领导涉嫌陵邑,正在接受调查。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不正当地占有或侵吞公共财产。
- 基本解释
(1). 汉 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选·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李善 注:“ 元帝 詔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 元帝 始不迁人陪陵。自 元 以上,正有七帝也。”《文选·颜延之<拜陵庙>诗》:“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景帝 作 寿陵 ,起邑。” 明 唐顺之 《送柯佥事之楚序》:“其友人 武进 唐某 送而谓之曰:‘ 柯君 知斯职之不易乎!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附循而芟薙之。’”
(2).山丘和城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 河 者水阴,四瀆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絶纪之应也。” 颜师古 注:“大阜曰陵。”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官员贪污腐败的案例,深入了解中国反腐败的措施和政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说,我们要反对陵邑行为,保护公共财产。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监督,防止官员发生陵邑现象。3. 高中生:陵邑行为是社会的毒瘤,我们要积极参与反腐斗争。4. 大学生:陵邑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制度的不完善,我们需要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 故事起源
- 成语“陵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官员名叫陈胜,他贪污受贿,背离了自己的职责,侵吞了公共财产。后来,陈胜被人揭发,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批评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而形成了成语“陵邑”。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陵邑”与贪污腐败的官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想象一个官员手持大量金钱的场景,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陵邑
- 详细解释
- 成语“陵邑”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陵”指违背、侵犯,而“邑”则指城市或城邑。合在一起,“陵邑”意味着官员违背法律、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