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方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尤其是在工作、学习、合作等团队环境中。它可以形容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非常顺畅,各方面都能够达成共识和一致。
- 例句
- 1. 团队中的成员之间通方,工作效率非常高。2. 通过沟通和协商,他们成功地通方了。
- 基本含义
- 指心意相通,思想一致。
- 基本解释
(1).通晓道术。《汉书·韩安国传》:“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 颜师古 注:“方,道也。”
(2).指通晓为政之道。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 建康 ,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4).变通;灵活。《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 中国 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与“通方”相关的成语,如“心心相印”、“心领神会”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通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一起组队参加比赛,因为我们之间通方,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2. 初中生:班级同学之间通方,一起合作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3. 高中生:我们班同学之间非常通方,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4. 大学生:在大学里,同学之间通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和质量。5. 成年人: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保持通方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 故事起源
- 通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中。故事讲述了齐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庆忌与庆封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发生了冲突。庆忌派人告诉庆封:“君与我同出,同室共食,何故相争?”庆封听后,感到非常愧疚,立刻停止了争夺。这个故事表达了“通方”的含义,即人们应该心意相通,不应该争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通方”与“一致”、“默契”联系起来,形成联想。例如,想象一个团队的成员们都站在一个方形的舞台上,他们心意相通,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达到了通方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通方是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形容词“通”表示相通、一致,名词“方”表示方法、道理。
- 详细解释
- 通方是由“通”和“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通,意为相通、一致;方,意为方法、道理。通方表示人们的心意相通,思想一致。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表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顺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