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附理的词语解释
附理的意思
拼音:fù lǐ    注音:ㄈㄨˋ ㄌㄧˇ
使用场景
附理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表示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全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张。在工作或学习环境中,如果一个人只是机械地听从他人的意见,不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就可以用附理来形容他。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总是附理,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2. 她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对什么意见都附理。3. 他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附理领导的错误决策。
基本含义
指附和、附从、顺从他人的意见或主张。
基本解释

(1).比附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2).符合事理。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若乃紕繆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附庸风雅”、“附庸风雅”等,来拓展对于附理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班级里总是附理,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她在朋友圈里总是附理,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3. 高中生:他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总是附理老师的观点,从来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4. 大学生:他在学术讨论中总是附理,从来不敢质疑他人的观点。5. 成年人:她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附理领导的错误决策,这让她感到很无奈。
故事起源
附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九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臣陈恒为了迎合国君,不顾自己的原则,附和国君的错误决策,结果导致了齐国的灭亡。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附理这个成语的起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是附在别人的理念上一样。
词语结构
成语“附理”的结构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附理是由“附”和“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附理的意思是指附和、附从、顺从他人的意见或主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想、行为上完全顺从于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
(0)
诗文中出现“附理”的诗词

送刘谦山邑尊去任

三十年来令八九,公令我邑时特久。

心劳抚字拙催科,乐只君子民父母。

第一宽大培心田,公庭挞罚挥蒲鞭。

以静以慎决疑狱,如拨云雾窥青天。

案牍馀閒喜接士,接士讵真无臧否。

尊贤容众矜不能,度似春风心似水。

矜恤善政尤乐为,廉泉大沛甘如饴。

债台高筑曾莫惜,道是职分吾无辞。

宰县才长更忧国,外侮内讧患不测。

当倭未与中议和,江海咽喉防务亟。

军书旁午县中过,人心恇扰末如何。

惟公好整好以暇,安置妥贴平不颇。

民教原来似冰炭,宵小抵隙成巨案。

我公调护多苦心,不惜俸钱赔万贯。

呜呼人心日下如江河,如此良吏今岂多。

忽闻福星照旁邑,去思碑石空搓摩。

鲰生课徒日闭户,非公不至师子羽。

下风仰望德政多,赋诗敢附理县谱。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