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端士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来要求自己或他人有高尚的道德操守。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端士的人,无论在学问还是在品德上都非常出色。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是一位端士的榜样。
- 基本含义
- 指人品高尚、品德端正。
- 基本解释
犹端人。《大戴礼记·保傅》:“於是皆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训以恭顺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 明 归有光 《<山斋先生文集>序》:“嗟乎,直臣端士,世不可一日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和道德修养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仁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端士的人,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端士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选择朋友时,我会看他们是否端士,因为品德对我很重要。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端士的品质。5. 成年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端士的品德,为他人树立榜样。
- 故事起源
- 端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一个叫端木赤的人。端木赤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士人,他不仅有学问,而且品德高尚。因此,后来人们用端士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端士”与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端坐在高山之巅,表示他的品德高尚,高于常人。
- 词语结构
- 端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端”和名词“士”组成。
- 详细解释
- 端士是由“端”和“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端”意为高尚、正直,表示人的品德高尚;“士”指士人,即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端士一词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有高尚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