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敦然一词常用于表扬人的品德高尚,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端庄庄重。在工作、学习、社交等场合中,使用敦然可以强调一个人的正直和忠诚,也是对他人品德的高度赞扬。
- 例句
- 1. 他的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真是一个敦然的人。2. 在面对困难时,他始终保持着敦然的态度,从不退缩。3. 学生们都非常尊敬这位教师,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是敦然的表率。
- 基本含义
- 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纯正,态度端正庄重。
- 基本解释
(1).淳厚貌;浑厚貌。 明 何景明 《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君夙有闻於乡,博学明仪,其量渊然,其行敦然,其堪是任,无疑也。” 清 恽敬 《原命》:“夫气不有呕然而和者乎?穆然而肃者乎?其呕然者,非秩然而序,无以大;其穆然者,非攸然而通,无以久;其序而大,通而久者,不有其敦然者乎?”
(2).粗厚结实貌。 清 唐甄 《潜书·省刑》:“ 山东 习用重刑·杖以巨竹连根为之,长八尺,头径六寸,厚五寸,敦然方物也。”
混沌貌。《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永寧 太僕 东郡 张阁 以简质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杜恕 《家戒》:“ 张子臺 ,视之似鄙朴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閒何者为美,何者为好,敦然似如阴阳合德者。”
聚拢貌。 宋 王安石 《杂咏》之六:“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敦然相关的成语,如“敦诗慕史”、“敦厚”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的班长,他的为人敦然,是我们的榜样。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敦然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端庄的态度。3. 高中生:我觉得一个人的为人必须敦然,才能在社会中取得成功。4. 大学生:在职场中,一个人的敦然的品质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 故事起源
- 敦然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大学》中的“诚敦”一词。在古代,敦然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后来,敦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和态度端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敦然一词。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胸怀坦荡,正直无私,这样的形象就是敦然的表现。
- 词语结构
- 敦然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敦然一词由“敦”和“然”两个字组成。“敦”表示忠诚、诚实、正直,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真诚和信任。而“然”表示正直、端庄,强调人的品质和态度。因此,敦然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高尚,道德品质纯正,态度端正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