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耕凿的词语解释
耕凿的意思
拼音:gēng záo    注音:ㄍㄥ ㄗㄠˊ
基本解释

(1).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 唐太宗 《临层台赋》:“肆黎元於耕凿,一文轨於车书。”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诗:“耕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清 梁章鉅 《归田锁记·致刘次白抚部书》:“俾滨海臣庶,均各安耕凿於 尧 天 舜 日之中。”
(2).泛指耕种,务农。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某执鞭贱品,耕凿庸流,沉影南亩之间,滞迹东皋之上。” 唐 吴筠 《高士咏·庞德公》:“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 清 赵翼 《山行杂诗》之七:“洵美此家居,足以老耕凿。”

基本含义
耕,指耕种农田;凿,指挖掘沟渠。比喻勤勉工作,刻苦耐劳。
详细解释
耕凿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耕”和“凿”。耕指的是农民耕种农田的劳动,凿指的是挖掘沟渠的劳动。耕凿的基本含义是勤勉工作,刻苦耐劳,形容一个人努力工作,不辞辛劳。
使用场景
耕凿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努力工作,勤奋不懈。可以用来表扬他人的勤劳和努力,也可以用来激励自己要勤奋工作。
故事起源
耕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古代,农民们为了种田,需要进行耕种和挖沟渠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劳动。因此,耕凿成为了形容勤勉工作的成语。
词语结构
耕凿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可以表示为“耕 + 凿”。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耕凿不辍的工作者。2. 这个项目需要耕凿精神,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记忆技巧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农田耕种和挖沟渠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勤奋努力的农民在耕种和挖沟渠,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耕凿相关的成语,比如“勤劳奋发”、“任劳任怨”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耕凿地为我们准备早餐。2. 初中生: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耕凿精神,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愿意付出耕凿的努力,不怕困难和挑战。
(0)
诗文中出现“耕凿”的诗词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0)

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0)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

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

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0)

归来谣二首·其一

归来物外情,日与园林亲。

耕凿安时化,衣冠随世春。

前途当不惑,远志期所遵。

已矣歌采芝,聊与静者伦。

(0)

故相东平忠献王挽歌词

龙尾乘参会,麒麟踵画图。

记功宜显显,论世匪区区。

肇敏公维似,明徵圣有谟。

陟庸才秉轴,运化亟旋枢。

物已归坯冶,人将就楷模。

开诚登众正,献可破群谀。

夫里同耕凿,民仪异唯俞。

景钟陈备乐,浮鼓节投壶。

尹德汤能协,尧勋益载都。

方期扶日毂,必使丽天衢。

大角兵端起,清宫祸变殊。

霜筼飘荏菽,风干落椅梧。

影射无鲛鳄,磨牙甚豹貙。

凄凉朱鹭曲,狼藉玉麟符。

立事思常武,成书恨亳姑。

攀髯应共载,升屋竟谁呼。

厚地难藏烈,凝阴为蓄痡。

血留衣上碧,含失口中珠。

遘闵遗多难,摧凶激万夫。

羲娥还丽景,彗孛埽夷途。

狂孽凭三窟,神威覆五湖。

不烦公府牍,终见藁街诛。

浊散阳明胜,精垂晦魄苏。

君门重肃穆,贤路岂荒芜。

殉死身宁赎,观兵眼未枯。

春秋如有作,盗贼敢称孤。

灞上仍坚壁,骊山罢论徒。

董狐千载后,丹笔讵应无。

(0)

桃源行

武陵十里桃花水,遥接仙家洞天里。

桃花不隐洞中春,引得渔郎来问津。

洞中墙屋开村落,石田沙田足耕凿

阴连绿树昼昏昏,鸣鸡吠犬东西门。

渔郎相见惊相语,共问今朝是谁主。

秦家虐㷔逐飞烟,司马独主江南天。

尊前论罢长叹息,醉掩松窗卧苔石。

明朝出洞归故乡,回首万壑云茫茫。

山中此景知无有,千载词人说盈口。

我欲携书上钓船,洞口去觅桃花源。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