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污秽;污浊。《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孙楚 《井赋》:“苦行潦之滓浊,靡清流以自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为何物?”《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 元 胡三省 注:“譬之水也,若清澂则尘翳在上,滓浊在下,不可得而混矣。”
(2).喻微贱。《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旹 弟 静 绍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清介传》:“吾以才质滓浊,污於清流。昔忝国恩,歷试宰守。” 唐 罗隐 《蝉》诗:“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3).指粪便。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张拱遇仙》:“神仙以辟穀为下,然□粒则无滓浊,无滓浊则不漏,由此亦可以入道。”
- 基本含义
- 指肮脏污浊、不纯净的事物或品质。
- 详细解释
- 滓浊形容物质或思想上的不洁净、不纯正。比喻言行不正、品质低劣、道德败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讽刺、警示不道德的行为或品质低下的人。
- 故事起源
- 滓浊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其中“滓浊”一词用以形容人物的品质低下。
- 词语结构
- 滓浊为形容词,常用于修饰名词。
- 例句
- 1. 这个人心思滓浊,不可交往。2. 这个团队的道德观念滓浊,不值得信任。3. 这篇文章充斥着滓浊的思想,不值得一读。
- 记忆技巧
- 将滓浊与脏污、不纯净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例如“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滓浊,没有道德底线。2. 初中生:这个人滓浊的品质让人无法接受。3. 高中生:社会上滓浊的现象层出不穷,需要引起重视。4. 大学生:我们应该远离滓浊的环境,保持自己的纯净。5. 成人:滓浊的思想会腐蚀人的灵魂,我们要坚守正义。